T   A A A

刘镇鑫:淮扬菜

作者:刘镇鑫    |    发布日期:2012年08月11日
点击次数:

 

菜肴概述

中国烹饪是文化,是科学,是艺术。淮扬菜是其一大结晶,也是中国烹饪以味为核心,以养为目的这一本质特征的一大体现。 回溯中国烹饪的历史长河,千古菜系,除了鲁、川、粤外,就是惟一破例以省以下城市及区域称谓的淮扬菜系,又称维扬菜系。
  淮扬菜与鲁菜川菜粤菜并称为中国四大菜系,淮扬菜,始于春秋,兴于隋唐,盛于明清,素有东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之美誉。许多标志性事件的宴会都是淮扬菜唱主角: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首次盛宴、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50周年大庆宴会、2002年江总书记宴请美国总统乔治·布什等,都是以淮扬菜为主。
  淮扬菜系是淮安、扬州、镇江三地风味菜的总称;即淮菜,以淮安。为代表,即扬菜,以扬州、镇江一带为代表。淮扬菜系形成于明清,而尤以清时为盛。在明清以前,淮安、扬州都是全国有名的大都市,都有各自的饮食文化传统。而淮菜在隋唐之际便已是驰誉神州的中国四大古典菜系之一。明清以后,淮菜和扬菜开始相互渗透、逐渐融合,并糅合南北风味于一炉,从而形成了统一的菜系。
  淮安、扬州、镇江三地位于长江南北,紧挨京杭大运河,从地理上看是连接南北西东的重要交通枢纽,且自古以来就是富庶的鱼米之乡。淮安、扬州早在隋、唐时期就已经相当繁华,当时的淮安、扬州不仅仅是文化交流上的发达,更可以理解为淮安、扬州在那个时候便已是消费集中地带!从文献记载中淮扬菜的闻名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以前;和淮安以及扬州的文化交流发展、鼎盛过程一样,历唐、清两个时期,且也是在清代康熙、乾隆年间达到颠峰,借势于两代皇帝的频频南巡期间缕缕逗留淮安、扬州。到乾隆年间,淮扬菜系已经成为全国四大菜系之一。

江苏的历代名厨造就了淮阳菜风格的传统佳肴,而古有帝王洲之称的南京、天堂美誉的苏州及被史家叹为富甲天下的扬州,则是名厨美馔的摇篮。淮阳菜系正是以这三方风味为主汇合而成的。

  概括起来,淮阳菜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选料严谨,制作精细,因材施艺,按时治肴;二是擅长炖、焖、煨、焐、蒸、烧、炒等烹饪方法,且精于泥煨、叉烤;三是口味清鲜,咸甜得宜,浓而不腻,淡而不薄;四是注重调汤,保持原汁。其中南京刀工细腻,火工纯熟,菜肴滋味醇,兼有四方之美,适应八方口味,尤以鲜香酥嫩取胜;苏州菜口味趋甜,以烹制四季佳蔬、江河湖鲜见长;扬州菜史称淮扬风味,刀工精细,火候精微,色调清新,造型别致,突出主料,强调本味,清淡可口,适应面宽,尤以擅长制汤而著称。

风味特色

  淮扬菜选料严谨、因材施艺;制作精细、风格雅丽;追求本味、清鲜平和。醉蟹不看灯、风鸡 不过灯、刀鱼不过清明、鲟鱼不过端午,这种因时而异的准则确保盘中的美食原料来自最佳状态,让人随时都能感遇美妙淮扬。

 


  淮扬菜十分讲究刀工,刀功比较精细,尤以瓜雕享誉四方。菜品形态精致,滋味醇和;在烹饪上则善用火候,讲究火功,擅长炖、焖、煨、焐、蒸、烧、炒;原料多以水产为主,注重鲜活,口味平和,清鲜而略带甜味。著名菜肴有清炖蟹粉狮子头大煮干丝三套鸭水晶肴肉(图)、松鼠鳜鱼梁溪脆鳝等。其菜品细致精美,格调高雅。

淮安菜

  淮安被称作淮上江南,而淮安更被诗人称作壮丽东南第一州淮安菜指淮安、淮阴,两淮城市的菜系统称,以淮菜为代表。《尚书》录:夏代有淮夷贡鱼,这似应为淮菜乃至淮扬菜系最初的文献记载。淮菜在隋唐之际便已是驰誉神州的中国四大古典菜系之一。明清时期,淮扬宴席的发展形成一个高潮。明万历年间《淮安府志》记载:淮安饮食华侈,制度精巧,市肆百品,夸视江表。制度之中,就包括饮宴规格、规矩。清代康熙年间的《淮安府志》中则记载:涉江以北,宴会珍

 

错之盛,淮安为最。民间或延贵客,陈设方丈,伎乐杂陈,珍氏百味,一筵费数金。乾隆、嘉庆年间,有关淮扬宴席的记载更多。
  西汉辞赋大家枚乘(今江苏淮安人)。他的代表作《七发》中有一段劝楚太子品尝美食的文字,盛赞家乡江淮一带的食馔为天下之至美:雏牛之腴,菜以笋蒲。肥狗之和,冒以山肤。楚苗之食,安胡之饭。抟之不解,一啜而散。于是使伊伊煎熬,易牙调和。熊蹯之膈,芍药之酱。薄耆之炙,鲜鲤之脍。秋黄之苏,白露之茹。兰英之酒,酌以涤口。山梁之餐,豢豹之胎。小饭大啜,如汤沃雪。此亦天下之至美也……其所描述当时家乡豪宴中的菜谱,以煎、熬、炙、烩等多种烹调法,以五味调和为标准,制有调酱烂熊掌、烤兽脊肉薄牌、鲜鲤鱼肉细丝、鲜嫩蔬菜,并且奢侈地用黄玉苏子起香、兰花泡酒漱口,所以,与其说《七发》是讽谏宏论,不如说是第一份淮扬食单。
  淮菜选料严谨、因材施艺;制作精细、风格雅丽;追求本味、清鲜平和。醉蟹不看灯、风鸡不过灯、刀鱼不过清明、鲟鱼不过端午,这种因时而异的准则确保盘中的美食原料来自最佳状态,让人随时都能感遇美妙淮菜。
  淮菜十分讲究刀工,刀功比较精细,尤以瓜雕享誉四方。菜品形态精致,滋味醇和;在烹饪上则善用火候,讲究火功,擅长炖、焖、煨、焐、蒸、烧、炒;原料多以水产为主,注重鲜活,口味平和,清鲜而略带甜味。著名菜肴有清炖蟹粉狮子头、大煮干丝、三套鸭、水晶肴肉、松鼠厥鱼、梁溪脆鳝等。其菜品细致精美,格调高雅。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总理周恩来一生喜食家乡淮扬菜,时刻关心淮扬菜饮食文化的发展。解放后,周恩来住进中南海西花厅,仍然保持战争年代简朴的饮食习惯:菜肴多是淮扬菜,一般以素菜为主。荤菜原料主要是鱼、肉、虾,鸡吃得很少,据说容易上火。曾在周恩来家中执厨的安振常师傅介绍说,周恩来喜欢吃的淮扬菜肴、面点有:平桥豆腐、青菜炒香菇、拌脆鳝(相当于软兜长鱼)番茄鱼片、鲤鱼萝卜汤红烧狮子头、芥菜春卷、淮安汤包等。
  从02年起,淮安每年在九月底十月初举办中国淮扬菜美食文化节,发扬并光大了淮扬菜。

扬州菜

  《尚书·禹贡》有一句淮海维扬州”,意思是淮海一带就是扬州。后便用维扬指代扬州。故而扬菜又称维扬菜。应当说,一部维扬菜史,就是一部扬州人的生存史、奋斗史、发展史;也是一部扬州文化史!从低级到高级、从粗糙到精美、从萧条到辉煌,是维扬烹饪史的基本脉络。
  扬州的先民早在约4000年前,就已经挣脱茹毛饮血的蒙昧状态,超越伏羲火上燔肉、神农石上燔谷的原始萌芽时代,使用陶质炊器,火烹熟食了!陶器时代,不妨看作扬州烹饪的形成期。 扬州进入古邗国时代,即中原夏商周时期,在仪征破山口出土了属于这一时期的青铜鼎、鬲(炊器),鼎煮肉,鬲炒菜,而且还有尊、卤(酒器)、钟(宴享乐器)以及盛具祭祀牛、羊、猪的四凤盘(食器),据此猜测扬州先民可吃肉、可喝酒、可听乐、可行礼,潇洒走一回,古扬州人便晓得善待生活。
  周礼·职方氏》有东南曰扬州……其谷宜稻的记载,可见扬州是天生的鱼米之乡。这些足以证明,距今3000年左右的扬州烹饪已经进入青铜文化时代了。
    元明时期

  元明清时期,尤其是清康熙乾隆盛世,淮扬菜进入了第二高潮。元朝将扬州列为皇宫食品供应基地。元至正十六年,扬州鹰房打捕鲁花赤总管府,就负责湖泊山场渔猎,以供内房内膳。朱元璋对淮扬菜情有独钟,饮命扬厨专司内膳;从扬州起家的燕王朱棣夺权登基以后,迁鼎北京,随宫北上的扬籍厨师多有其人,这是淮扬菜系进京扎根的正式记录;正德皇帝南巡扬州,游龙戏凤,当然也不忘淮扬佳肴,艳福口福,一个也不能少。他们最爱吃的便是扬州一带江面特产鲥鱼、刀鱼、鮰鱼,称为长江三鲜。明万历年间《扬州府志》记载:扬州饮食华侈,制度精巧,市肆百品,夸示江表……”足见其时扬州饮食之排场、之精湛、之丰饶,已经傲视江南了。

清代

  至清代,两淮为繁华富庶之乡,盐漕运输的枢纽地位使扬州雄踞东南美食中心宝座,致使涉江以北,宴会珍错之盛,扬州为最(清康熙《扬州府志》)。为最的一大因素是帝王宠幸。淮扬菜加大对紫禁城宫廷膳馐影响的力度,除每年贡果品、调料外,尚要贡沙雁、野鸡、鹌鹑等野味1052只,清乾隆年间宝应每年进贡藕粉约128000千克,此外还有秦邮董糖、界首茶干等土特产。据《食在宫廷》介绍,清帝喜吃的菜有100多款,其中淮扬风味菜如红烧狮子头、清炒虾仁等达60多款,典型的例证,就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在扬州任巡盐御史,每年都要贡献南味给康熙帝,所谓水落鱼虾常满市,湖多莲芡不论钱,常年进贡不懈的是笋,因为,清康熙皇帝喜吃春笋,每次南下必食,曹寅多次进贡扬州燕来笋以博皇上朕心大慰。康熙、乾隆南巡,淮扬菜接驾更是盛况空前,据《扬州画舫录》记载:买卖街前后寺观皆为大厨房,以备上司百官司食饮。

经典菜肴

  一大批经典名菜涌上餐桌,如摸刺刀鱼、马鞍桥、葵花肉丸、灌汤肉包、三套鸭、大煮干丝。李斗记录:烹饪之技家庖最胜。如吴一山炒豆腐、田雁门走炸鸡、江郑堂十样猪头、汪南溪拌鲟鳇、施胖子梨丝炒肉、张四回子全羊、汪银山没骨鱼、汪文蜜蛼螯饼、管大骨董汤、鮆鱼糊涂、孔讱庵螃蟹面、文思和尚豆腐、小山和尚马鞍桥、风味皆致绝胜。”“水陆肴珍杂果蔬,珠帘十里醉东风,扬州饮食业大众化市场进一步开发了,仅《扬州画舫录》记载的有名有姓的餐馆就达50多家,瘦西湖上,画航沙飞,有船娘行厨,以宴饮助游兴。这表明,至清代扬州饮食市场布局趋向合理、经营趋向灵活、服务趋向周到了。

代表菜

软兜长鱼

原料:小长鱼、味精香醋、白胡椒粉、姜片、绍酒、蒜瓣片、粗盐、水淀粉、葱结、酱油、熟猪油淮扬菜   

制法:   1.锅内放入清水2000克、粗盐、香醋100克、葱结、姜片,用旺火烧沸,速倒入长鱼,盖紧锅盖,待长鱼停止窜动,嘴张开,水沸后再加入少量清水,并用手勺轻轻地将长鱼推动翻身,焖约3分钟,将长鱼捞出,放入清水中洗净,捞出,取脊背肉一掐两断,放入沸水锅中烫一下,捞出沥去水分。 2.炒锅置旺火上烧热,舀人熟猪油75克,烧至七成热时,投入蒜片炸香,放入长鱼脊背肉,加入绍酒、味精、酱油,用水淀粉勾芡,烹入香醋15克,淋入熟猪油25克,颠锅装盘,撒上白胡椒粉即成。 特点:此菜香脆不腻,清香醇厚,咸甜适口,口味平和,在制作上特别讲究辅料搭配、火候运用,保持主菜的原汗原味,同时又体现佐料的渗透。

平桥豆腐

  配料:嫩豆腐300克。 水发海参50克、虾米25克、熟鸡脯肉50克、蘑菇25克、干贝25克。鸡汤200克、葱15克、姜10克、绍酒20克、盐10克、味精3克、淀粉25克、麻油15克、青蒜15克、高汤100克。   操作:将整块豆腐放入冷水锅中煮至微沸,以去除豆腥黄浆水,捞出后片成雀舌形,放入热鸡汤中。反复套过两次,鸡脯肉、蘑菇、海参均切成豆腐大小的片。虾米洗净,用温水泡透。干贝洗净,去除老筋,入碗内,加葱姜、绍酒、水,上笼蒸透取出。炒锅上火烧热,放油,投入配料、高汤、干贝汁、烧沸后将豆腐捞入锅中,加精盐、绍酒、味、精,沸后用水淀粉勾芡,淋入麻油,盛入碗中,撤上青蒜末即成。特色:豆腐片洁白细嫩,辅以鸡汁海鲜,味美汤浓,深受食者喜爱。

淮山鸭羹

  原料:淮山药,熟鸭肉,火腿末,蛋糕丁,虾米,青蒜丝,葱姜,鸡汤,精盐,味精,胡椒粉,湿淀粉,熟猪油,芝麻油。制作:山药蒸熟后,去皮,同熟鸭肉均切小丁,锅内炸香葱,姜,加山药丁,鸭肉丁,蛋糕丁,虾米,高汤,调料,烧开后,用湿淀粉勾芡,淋熟猪油,装碗,淋芝麻油,撒胡椒粉,青蒜丝即成。特点:山药软糯,鸭肉酥烂,羹汤香浓烫鲜。

开洋蒲菜

  蒲菜是淮安的特产。这种菜清香甘甜,酥脆可口,似有嫩笋之味。这种菜是淮安城里仅有的土特产,生长在淮城的勺湖、月湖,如移植到郊外或江南、两广,便不能食用入口了。   蒲叶在水中的部分如一根纤细的玉管,把这洁白肥嫩的蒲根茎,放入鸡汤或肉汤内,外加佐料烩制。如跟猪肉一起烩制则更好。这种菜味鲜爽口,营养丰富,为淮安佳肴。现在进过人们不断实践、改进,精心烹调,已能做出清蒸蒲菜、荤烩蒲菜等数种名菜。

清炖蟹粉狮子头

  原料:猪肋条肉800克,青菜心12棵,蟹粉100克,绍酒10克,精盐20克,味精1.5克,葱姜汁15克,干淀粉50克。做法:一、猪肉刮净、出骨、去皮。将肥肉和瘦肉先分别细切粗斩成细粒,用酒、盐、葱姜汁、干淀粉、蟹粉75克拌匀,做成6个大肉圆,将剩余蟹粉分别粘在肉圆上,放在汤里,上笼蒸50分钟,使肉圆中的油脂溢出。二、将切好的青菜心用热油锅煸至呈翠绿色取出。取沙锅一只,锅底安放一块熟肉皮(皮朝上),将煸好的青菜心倒入,再放入蒸好的狮子头和蒸出的汤汁,上面用青菜叶子盖好,盖上锅盖,上火烧滚后,移小火上炖20分钟即成。食用时将青菜叶去掉,放味精,连沙锅上桌。特点:肉圆肥而不腻,青菜酥烂清口,蟹粉鲜香,肥嫩异常。

五大特点

  原料以鲜活为主 制作菜肴选料严格  淮安位于日出斗金洪泽湖东畔,古老的京杭大运河和年轻的京沪高速公路在这里交汇,璀璨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在这里共辉。市境跨古淮河两岸,相传大禹曾至境内治水,使淮水永安,市名即淮水安澜之意。正象那悠悠的淮水,淮安的历史源远流长。春有刀鲚夏有鮰鲥,秋有蟹鸭冬有野蔬,一年四季,水产禽蔬野味不断。所以,淮扬菜的原料以鲜活为主,这也为在烹法上擅长炖焖,调味注重本味提供了物质基础。淮扬菜几乎每道菜对原料都有严格选料要求,同时也让原料的特点在制作菜肴时得到充分的发挥。刀工精细菜肴形态美观    四大菜系中,淮扬菜刀工最精细,一块2厘米厚的方干,能批成30片的薄片,切丝如发。冷菜制作、拼摆手法要求极高,一个扇面三拼,抽缝、扇面、叠角,寥寥六字,但刀工拼摆难度极大。精细的刀工,娴熟的拼摆,加上精当的色彩配伍,使得淮扬菜如同精雕细凿的工艺品。注重本味 清淡适口    淮扬菜既有南方菜的鲜、脆、嫩的特色又融合了北方菜的咸、色、浓特点,形成了自己甜咸适中,咸中微甜的风味。由于淮扬菜以鲜活产品为原料,固而在调味时追求清淡,从而能突出原料的本味。讲究火工 擅长炖焖烧煮淮扬菜肴根据古人提出的以火为纪的烹饪纲领,鼎中之变精妙微纤,通过火工的调节体现菜肴的鲜、香、酥、脆、嫩、糯、细、烂等不同特色。淮扬菜擅长炖焖烧煮,因为这几种方法能较好地突出原料本味。淮扬菜以炖焖烧煮为主的名菜有蟹粉狮子头、清炖圆鱼、沙锅野鸭、三套鸭、大煮干丝等。制作菜肴富于变化就淮扬菜制作菜肴的工艺来看,富于变化,想象力丰富。一款三套鸭,家鸭套野鸭,野鸭套菜鸽,用火腿冬笋作辅,逐层套制,三位一体。淮扬菜富于变化的特点,可见一斑。淮扬菜系制作菜肴很少用山珍海味,名菜多用当地产的普通原料,没有居高临下的气派,也不平淡无味,无论是选料、刀工、调味等都中规中矩、精工细作、讲求韵味,淮扬菜制作就像写诗作画,有浓厚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影响

  1949101日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之后,在北京饭店举行的盛大国宴,史称开国第一宴,本场宴会的菜点烹调即由北京饭店淮扬菜厨房一力承担完成。淮扬菜在上海南京北京的餐饮市场占有一定的份额,并有相当的消费群体。这些城市有许多以经营淮扬菜为主的饭店。2002年以来,淮安已连续八年举办淮扬菜美食文化节。

编辑本段淮扬美食与文人

  刘风诰《个园记》说:广陵甲第园林之盛,名冠东南。士大夫席其先泽,家治一区,四时茶木,容与文宴周旋,莫不取适其中。这段话中点出了三个主题词:园、文、宴。    园林 文人 饮食,从来就是三位一体地鼎立起淮扬烹饪文化的特殊构架。在这个淮扬饮食文化传统的戏剧性场面中:园林是依托。史载,扬州湖山园林、住宅园林、寺观园林数百,仅北郊便有二十四景。扬州城在园中,园在城中,园便是城,城便是园,典型的园林城。文人是主体。从枚乘写王府园林文宴,到唐代的李白刘禹锡高骈,宋代的黄庭坚秦观陆游司马光王禹偁梅尧臣晁补之,元代的乔吉吴师道等,都吟咏了大量扬州美食的佳作,其中王播木兰院题诗惭愧阇黎饭后钟,欧苏平山堂行诗文酒会更为扬州百姓熟道。清代文人荟萃淮左、雅集扬州,孔尚任、曹寅、王士禛、汪中、林苏门以及扬州八怪也都欣欣然从不吝啬宝贵的笔墨,留下了可观的烹饪文学及绘画遗产。   饮食是对象。从满汉全席到面点小吃,都成了文人们笔下浓墨重彩的咏叹主调,淮扬菜荣幸地被骚客们从食苑领进了文苑。浓郁的饮食文化氛围流泽世代,大大促进了饮食文化风格的形成,文学推波助澜的汗马功劳是显而易见的。   园是名园,人是文人,食是美食。缘结三重,便留下了种种生活。

编辑本段厨师

  厨师在淮安有着特殊社会地位。淮安向有二难之说,所谓二难,就是秀才厨子,这两项职业都要经过千难万苦才能功成名就。书读好了可能成秀才,进而入仕奉官;厨艺精了可能成为厨子,亦能过殷实日子。对于穷苦人家而言,拜师学厨是更为现实的职业选择,因而在古淮安地区,便形成了崇尚厨艺的社会风气。每年七月十九,淮安的厨师都要联欢会勺湖老君殿,为天厨星做寿,最多时达千人以上,并设有淮厨行会。山阳城南门外石塘区,从厨者最多时达两千余人。在如此众多的从业者中,要想脱颖而出,惟一出路就是独辟蹊径,创立新品。一旦成名,其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便会发生质的变化。清时在淮安厨艺界,曾出现三股风,一是要厨子慈禧太后就多次向漕运总督索要淮安名厨入宫侍奉,其中年龄最小的贾姓名厨,在上世纪中期人还健在;二是带厨子,在淮仕宦的官僚如李鸿章、段祺瑞等,离任时,都人将家庖一同带走;三是送厨子,达官贵人、豪商巨贾都把向对方选送或举荐淮厨作为礼尚往来的时尚之举。就是百姓人家,也大都注重烹饪技艺,力求通过做几道好小菜而使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据统计,仅家常炒肉丝一品,在淮安地区就有50余种。淮安名菜中野菜果蔬系列,绝大多数都是由家居走进店堂的。至于名菜中的酒焖黄鸡、名点中的烫面饺,更是普通家妇之首创。酒焖黄鸡更是李白赞叹:螟投淮阴宿,欣得漂母迎。斗酒烹黄鸡,一餐感素诚。《淮阴书怀寄王宋城》

地域风格

  第一,追求本味鲜。在总体风味上以口味至和适中,兼顾南北东西。无论做什么菜点,都以味至极端为忌。如何做到这一点,淮厨的法宝是以原料的本味鲜为主,用其味所长但又不独倚其长。例如在做淮白鱼系列菜时,既以淮白鱼肉细味鲜为本,绝不让其他配、佐料夺主,但又注意适当调配去其腥气;做蔬菜类菜时,既要保证一菜独味,品性不移,同时又以肉类清汤调味,以厚其美。在肉类菜烹制过程中,既要保持其肉香,又注意去腻,力求爽口。如此烹制,从美食角度看,它可以使食者从中得到丰富的口味体验;从现代养生学的角度看,这样处理也有健身益体的功效。第二,追求本土化。在淮安地区菜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前期也曾出现过以熊掌、活猴等为原料的烹饪现象,但这种现象到清代后期就逐渐废止,在有见识的署政官吏(如籍出盱眙农家的漕督吴棠在任时曾断然决定,不准远购奇珍异味,惟以淮产常品飨客,接待贵客亦然)和文人雅士的共同倡导下,淮安厨业顿改厨风,从烹龙炮风转为烹家野小鲜,呈现以淮产淮菜的全新局面。历史地看,这一转变对淮安地区菜肴最终成为完备的独立菜品流派,成为淮扬菜的重要支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时至今日,这种本土化的烹饪风格历久弥新,成名于上世纪90年代的盱眙龙虾,就是明证。因为以地产为主料,这就使诸多首创、独创菜肴层出不穷成为历史的必然。   第三,追求民俗性。遍观现存的淮安名菜名点,技艺精湛、风味独特的不少,但用料名贵的却屈指可数。淮安名菜名点的绝大多数都出自百姓人家,再经名厨高手刻意创新而一举成名。应该说既是淮菜的特点,也是淮厨的精妙过人之处。淮安名菜中的一鸡九吃活鱼锅贴一看就是普通人家的吃法,至于蒲菜等野蔬名菜,本是穷苦百姓的果腹之物,但一经高厨点化即成精致美肴。在淮安名菜中,存在着不少以乡村地名命名的奇特现象,如平桥豆腐高沟捆蹄朱桥甲鱼钦工肉圆蒋坝鱼丸涟水鸡糕洪泽烧鹅码头羊肉等,均为民俗化的具体体现。这种家常化的民俗性,在中华美食领域成为与宫廷大宴迥然相异的另类风景线。因其,它有着广泛的社会消费基础。同样,也是因为,使得淮菜成为美食家情有独钟的又一片天地。也正因为如此,淮安才得以成为与京师山东四川广东福建江宁镇江、扬州并列的肴馔特色之地。